本网讯(记者 杨佳丽 摄影 校团委提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3日-19日,以“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展开。田间劳作、走访调研、健康服务、支教助学,全校69支队伍,700余名大学生奔赴成都、巴中、乐山、眉山等地,深入社区,走村串户,他们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真才实学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彰显吉利学子青春当担,为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校团委“青禾计划”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去到东部新区石盘街道郭家祠村开展“助农”活动,志愿者们一起下田,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并体验插秧,深入田间地头践行劳动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艺术与设计学院三下乡支队“桃源快乐帮”乡村振兴团队深入东部新区快乐村,通过对当地特色农副产品种植、生产与销售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和优势,免费为快乐村的水蜜桃、樱桃等特色农副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帮助农产品宣传,协助当地群众进行智慧农业推广,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学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理论普及、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社会发展成就观察、民族团结实践五个主题,结合各学院专业特色和优势,聚焦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移风易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爱志愿服务、特殊关爱及医疗扶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六个方面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以知促行,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参与“桃源快乐帮”乡村振兴支队的唐文倩高兴地说:“实地走访、广泛调研,这次的农副产品外包装设计任务比我们想象的要难。但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认真、负责,在反复的设计、论证、修改中,最终完成了设计方案。社会实践让我走出校门,走进田间地头,用专业知识参与乡村振兴,非常有意义,也收获良多。”
分管学生工作吕峻闽副校指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党教育青年、培养青年、凝聚青年的重要途径。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三下乡”、“返家乡”、“逐梦计划”等各类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基层,投身社会课堂,磨炼意志,争当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