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 廖员 颜琪)11月9日,由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主办,联盟专家进高校工作委员会协办,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吉利学院共同承办的“联盟专家进高校”系列活动第53站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焦“虚拟现实技术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发展”主题,旨在大力推进本科教育的内涵发展,积极推动新工科再深化、再发展,全面提升四川省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提高四川省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国家重大人才计划特聘教授、“信息探测与智能感知”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四川大学刘怡光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人才、电子科技大学李文教授,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常务理事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工业大学吴伟和教授,教育部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程明智教授,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院长袁丁教授出席活动。来自吉利学院、成都东软学院、成都文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副院长郭涛主持活动。
开幕式上,郭涛副院长对与会专家和代表到访表示热烈欢迎。教育部信息技术新工科联盟虚拟现实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程明智教授代表联盟发表致辞,他介绍了联盟专家进高校活动的初心和成效,并对吉利学院积极承办此次“联盟专家进高校”活动表示感谢。
吉利学院智能科技学院院长袁丁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在“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设思路指导下,依托吉利集团在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万亿产业,以数字化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突出“智能+汽车”专业建设特色。他希望通过联盟专家走进吉利学院,为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发展和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特邀报告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周明全教授围绕“智能时代的人才培养”主题,从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的发展背景出发,探讨了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强调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性。他建议通过深化产学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发展,使专业教师和学生掌握新技能、增加新本领、拓展新空间。
四川大学刘怡光教授作了题为“三维计算与虚实结合”的主题报告。刘教授结合泛在计算在精度、配准、不确定性、离散等问题上的研究,提出了面向未来计算的需求及应用,为与会者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李文教授围绕“虚实交互中的人工智能泛化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利用已有的数据和模型资源,减少目标任务对大量新数据的依赖,加快模型训练速度,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为与会者在专业建设、学科交叉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北京工业大学吴伟和教授围绕“AIGC技术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议题,从场景层、创意层、应用层、操作层、原理层等多个维度分析了AIGC技术对虚拟现实应用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在AIGC技术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能力界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方法与流程。
北京印刷学院程明智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专业建设经验,从课程体系、师资培训、教材建设、专业课程实施、产教融合等多个层面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的心得体会。他强调了产教融合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专家报告后,参会教师与专家们就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产教融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本次活动内涵丰富、专业性强,不仅为四川省的虚拟现实技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路,也为吉利学院在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