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刘文熙 吴丽娟 摄影 袁媛)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响应四川省加快突破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基础技术瓶颈的迫切需求,吉利学院立足产业前沿,聚焦“车路云智能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领域,全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与校企协同资源,申报了“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并于2025年3月正式获批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
该实验室不仅是学校首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更是四川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支撑,标志着吉利学院深度融入吉利控股集团汽车产业生态布局,通过“新能源+智能网联+电子信息”多学科交叉,深化产教融合,为行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产业人才迈出关键一步。
5月13日,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学术论坛暨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明德楼102报告厅举行。活动汇聚产学研多方力量,特邀长安大学电子与工程学院院长闫茂德教授、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李曙光副研究员、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谭龙主任、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李兵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系刘亚磊博士、张宸溪博士等学界与行业权威专家出席。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张泽明、校长助理王茜及师生代表百余人共同见证实验室揭牌,并就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展开深度交流。活动由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学院执行院长谭波主持。
聚焦行业需求,揭牌省级重点实验室
“随着‘车星路云一体化’应用的深化,智能网联汽车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吉利学院校长助理张泽明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学校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资源,整合机械工程、电子信息等优势学科,成功获批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这一平台的建立,既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李书福董事长“学真本领 炼硬功夫”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他对实验室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聚焦前沿技术,勇于创新,产出国际影响力成果;二是加强开放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培育高素质人才团队,助力学科与行业发展。
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仪式
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
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揭牌
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实验室正式揭牌。学校聘任长安大学电子与工程学院闫茂德教授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李曙光副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系彭宇明教授、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李兵教授、吉利学院教授王茜、倪雨、彭建设、袁丁、刘铁,副教授王王,高级工程师向静波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据悉,实验室将聚焦智能车“星-路-云”协同感知与安全技术的基础前瞻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紧扣“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核心目标,围绕复杂环境下的智能网联汽车星路云感知物理机理分析与影响因素分析、复杂城市环境下的星路云快速协同感知与场景重构方法、星路云协同感知通信与计算智能算法和星路云协同感知安全技术四个方向,解决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中的感知盲区、数据安全、实时性等关键问题,通过多学科交叉、产学研协同及国际化合作,推动星路云技术从理论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跨越,推动四川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学术论坛共话前沿,产学研协同创新
主旨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技术、安全管理、汽车底盘智能控制等议题分享前沿研究成果。闫茂德教授从国家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举措谈起,以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为蓝本,详细阐述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有组织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聚焦智能网联车辆队列建模与协同控制,介绍了车辆队列相关技术及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建设成效。
“汽车工业迎来4.0时代,汽车产品技术性能及模式发生重大改变。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李曙光副研究员就“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与挑战”为大家带来精彩报告,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智能系统的多感知融合算法、计算平台以及人机交互研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为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中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路和建议。
谭龙主任以《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管理》为主题,从法规角度,详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驾驶安全管理要求,并结合我国现行法规,系统阐述了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
刘亚磊博士作了题为《汽车底盘智能控制的自主进化策略与实践》主旨报告。他指出,智能底盘是融合“感-规-控-驱”关键技术的综合载体,也是构筑汽车高阶智能化的最后一块拼图。刘博士结合其团队多年的科研与产业实践,分析了当前汽车底盘智能控制的关键问题和技术挑战,并提出了引入学习型算法协同控制和生命周期自主进化迭代的解决策略。
随后的学术研讨会上,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围绕“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研究与课题指南”展开深入讨论,明确了技术攻关方向与产学研合作机制。
吉利学院始终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吉利人才发展集团的推动和连接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发挥吉利控股集团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和千人千面三创育人办学特色,探索出了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路径。实验室的揭牌标志着学校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学校将继续聚焦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有组织科研,打造体系化、任务型、开放性的创新联合体,为四川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输送高端技术人才,打造辐射西部、服务全国的创新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