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演出,好戏连台!吉利学子用毕业公演交出 “硬核” 答卷


本网讯(记者 吴丽娟 蒋艾芸 摄影 金昶利 黄芊 王雯婷 刘士铭 胡明明 巫怡洁)一声“枪响”划破寂静——这并非真实的子弹,却让全场观众瞬间攥紧手心。在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毕业公演的舞台上,一则刊登在报纸上的“谋杀预告”正缓缓撕开英国乡村的温情面纱,台下观众屏息凝神,仿佛瞬间穿越到那个二战创伤未愈的时空里。10月20日-22日,吉利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毕业公演在深秋的细雨与掌声中圆满落幕。三部风格迥异的大戏,学子们以舞台为课堂,交出了一份兼具专业厚度与育人温度的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答卷。
表演艺术学院秉持“中西融汇、学科交叉、应用为重、创意为魂”的办学理念,推行“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培养机制,系统构建了“课堂—排练厅—舞台”三级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将价值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大一的剧本围读、角色分析,到大三的完整剧目创排,再到大四的毕业公演,学生始终在真实的创作环境中成长,实现“教学做合一”。


一部剧就是一次“实战”:三个舞台,三种成长答卷
从《谋杀启事》舞台上那声扣人心弦的“枪响”开始,到《父辈的旗帜》里穿越时空的理想之光,再到《青春旋律,梦想飞扬》中满溢的青春活力,这场公演就像一部“艺术成长手册”,每一场都藏着惊喜。
《父辈的旗帜》:历史回响与信仰的当代对话。舞台之上,年夜饭的温馨与代际冲突的激烈交织碰撞。当年轻时代的何光明在“戏中戏”的幻觉场景中重现革命片段,那股跨越时空的理想主义之光,深深灼烧着当代观众的内心。戏舞台上,学生们通过对性格迥异人物的精准塑造,将“父辈的理想”与“子代的现实”核心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一次对表演深度的挑战,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毕业生在奔赴社会前,深刻理解“坚守初心、直面责任”的时代内涵。



《谋杀启事》:悬疑外壳下的人性解剖。而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经典作品的《谋杀启事》,则带领观众走进二战后创伤未愈的英国乡村。演员们通过精妙的台词、细微的肢体语言和细腻表演,带观众沉浸式推理,深刻诠释了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内核。据悉,排演期间,学生们以“剧本杀”式的专注钻研角色,在课堂内外热烈讨论、共同创排,三个月的全流程实战,让他们不仅掌握了悬疑剧的演绎技巧,更深化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





《青春旋律,梦想飞扬》:以综合素养唱响未来。公演的最后一日,剧场化身为学子综合素养的“练兵场”。歌舞专场《青春旋律,梦想飞扬》以热烈的节奏和真挚的情感,将毕业季的离别与憧憬抒发得淋漓尽致。毕业生与在校生同台,将声乐课程中不同音域的声音控制、舞蹈训练里活力四射的肢体表达融入节目,从深情独唱到动感群舞,每一个表演都凝聚着四年专业学习的成果,为整场公演画上充满青春与希望的句号。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备受瞩目的毕业公演中,学校选送的两部剧目——《父辈的旗帜》与《谋杀启事》不负众望,双双入选“大凉山国际戏剧节”。这是学校首次申报即获此殊荣,标志着学校的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也是学校“应用为重”办学理念的璀璨结晶。
从课堂到舞台:模块化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光”
精彩演出的背后,是学校“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发力”。我校表演艺术学院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核心,创新开设了影视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剧表演三大课程模块群,针对不同方向的人才需求定制培养方案:戏剧表演模块通过《风格样式剧本排演》《多幕剧》等课程,让学生掌握舞台表演核心技能,具备剧目生产全环节工作能力;影视表演模块依托《影视表演技巧》《影视短片创作》,培养学生镜头前的表达能力与影视制作协作意识;音乐剧表演模块则以《声乐》《经典片段排演》等递进式课程,强化“歌、舞、演”三位一体的综合素养。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搭建多元实践平台,不仅每年举办毕业公演、教学展演,更主动对接“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等高水平行业平台,推动学生作品走出校园、走向行业。依托吉利控股集团资源优势,学院还深化产教融合,以真实项目带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真实影视项目、音乐剧创排,提前熟悉行业规则,通过“表演-实践-就业”的贯通式培养,让学生从课堂到行业实现“无缝衔接”,也让学生对未来的艺术道路更有底气。

雨水中的“戏比天大”:比演出更动人的,是育人的温度
“演!雨下得再大都演!”公演首日,雨势越下越大。台下观众没人离场,纷纷穿上雨衣、举起手机记录;后台的学生们,趁着间隙反复核对道具、默念台词,没人抱怨一句。直到雨势渐大,院长果断决定暂停,却仍有学生小声问:“我们能再等等吗?想把最好的状态演完。”
“戏比天大”,这四个字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刻在学子们骨子里的职业信念。就像赵梅院长说的:“毕业公演是学校送给孩子们的礼物,是他们绽放自我、回顾成长、展望未来的舞台。”三个月的筹备蓄势待发,百余名学子倾情登台,8位指导老师及学院领导全程护航。连续三日的三场毕业大戏,从课程设计时的细致考量,到排演阶段的悉心点拨,再到突发状况下的从容守护,这场雨中开演、收获满满的毕业公演,早已超越了“演出”本身,成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最佳注脚——在这里,每一个舞台都为“成长”而设,每一次表演都为“未来”蓄力。
如今,这场雨中的公演已经落幕,但学校培养艺术人才的故事还在继续。当《父辈的旗帜》《谋杀启事》即将登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的舞台,当学子们带着四年所学奔赴各行各业,我们终于明白:所谓“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只是教会学生“会表演”,更是让他们“懂艺术、有担当、能成长”。
这,才是吉利学院给每一位学子,也是给艺术教育最珍贵的“毕业答卷”。

毕业公演师生团队合影

毕业公演师生团队合影